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們開發出了一個設備,可以用智能放大鏡手機來分析DNA的大小和結構,以檢測包括癌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在內的疾病。
這個手機顯微裝置可以將智能手機變成一台廉價又便攜的熒光顯微鏡。顯微鏡這種顯微鏡利用紫外光來激發有機樣品中的熒光分子,對研究組成細胞的化學物質非常有望遠鏡用,包括DNA。
顯微鏡的所有原件都被包裹在一個3D打印的外殼中,包括透鏡、濾光器、樣品台和激光器二極管。研究者們介紹,要掃描DNA,首先要將DNA純化出來,並用熒光標簽標記。掃描後的數據會通過一個應用傳到天文望遠鏡服務器,在對數據進行分析後,會在10秒內返回分子信息。
為了驗證設備的准確度,他們對一段DNA進行了成像,結果顯示它能對長度在1萬堿基對及以上的DNA進行做出准確測量,而很多重要基因的金相顯微鏡長度都在這一範圍之內。對於長度在5000堿基對以下的DNA,測量結果就沒那麼可靠,不過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更換外部透鏡簡單解決。
研究者們表示,利用這個設備,科學家們可以診斷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檢測耐藥性。該校工程學教授Aydogan Ozcan領導了這個移動顯微鏡項目,他說:“一條DNA展開有大概2納米寬,也就是頭發粗度的1/50000。目前,對單鏈DNA進行成像需要昂貴又笨重的光學顯微儀器,基本上只有高級的實驗室才會擁有。”
Ozcan表示他們的設備要便宜得多,對於買不起成像裝置的偏遠地區可能很有用,給實驗室提供了一種價格合理的工具,來改進診斷過程。
這並不是將手機變成顯微鏡的第一個設備,但它是第一個能分析單鏈DNA的裝置。2009年,Ozcan首次展示了一個能將移動設備變成顯微鏡的硬件,來通過檢測血液篩查疾病。
該裝置目前還是原型,不過大學表示最終會在實驗室外進行測試,希望能用來檢測與瘧疾相關的耐藥性。
博主好站推薦: